钱可乐

浩瀚宇宙,我不过一粒微尘。

领导画像之2018版

导语:需要重新审视领导,并作出相应调整。

 

今年,我无疑经历了非常痛苦的调整和磨合,中间一度想要放弃。尽管现在我也不能说自己已经涅槃重生,但的确开始回归理智,并开始积极思考自己面临的处境,以及之后的应对方式。

无论是我自身感受到的、还是经S老师转述的,我都真真切切意识到了领导的转变,更确切地说,是他内心一些核心价值观开始呈现在日常行事中,在此之前,他内心持有看法,却从不流于表面。在此篇分析中,我将努力寻找背后的逻辑,以及之后的应对方式。同时,记录近期一些迷思以作备忘,在今后一段时间探索尝试破解之道。

第一部分 特征

特征一:工作评价上的结果导向

表现:过程不重要,结果才是核心。

感受:这其实是很多管理者都具备的特点,毕竟单纯从工作角度来说,做得累死累活还不出成绩,本质上和没做没有区别,甚至,是对公司资源的浪费。我的领导尤为突出的一点是,他对于过程的忽略程度之高,我在他人身上从未见过,“努力”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扣分项。虽然一直声称自己的标准不高,但需要牢记,他的“及格”,很多时候是公认的“优秀”甚至“优异”。

应对:既然注重结果,就去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学习更好的方法,不要用加班感动自己,更不要因为加班去侵占本该属于学习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虽然我的领导是本不该流落此处的神级人物,但别忘了,我也是。

特征二:管理风格上的缺乏同理心

表现:虽然写讲话稿时可以准确揣摩各类听众的心思,但在实际工作中从不在意某些话某些做法对于员工的影响。

感受:很长一段时间会感到“伤心”,觉得“我是你招进来的人、你带起来的人,在你手下工作了X年,怎么你对我好像一点情分都没有呢?”有情分是好事,没情分是本份。我自认将会是一个看结果也讲感情的管理者,不代表全天下的管理者都是如此。

应对:接受“领导就是一台披着人皮的机器人”的设定,好好学习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决策分析能力,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判断给予适当的情感注入(避免因为误判而导致疏离),但内心必须独立和坚强起来,学会用领导的眼光去评判工作结果,评判标准参照第一条,切忌沉浸于无谓的自我感动。

特征三:兴趣爱好上的淡漠而好奇

表现:日常的“这也没意思,那也没意思”,围棋和品茶算是唯二的喜好,事实上爱书时间也非常多,但他本人认证“我不喜欢读书”。同时,对于一些他不了解的领域,会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感受:总体而言,领导算是偏佛系的,绝对理智、缺乏人类情感,兴趣爱好也十分单一,自称“宅男”。近两年我努力接近,却也收效甚微,没有喜好,自然无从谈起投其所好。目前,我只是排除了雷区,例如不喜逛街、不喜购物、不喜纠纷,当前对于事物评判背后的价值观聊得较多。拿小秘书的话来说,无论我和领导因何事开头,聊到后来总是在聊三观。经我回顾,的确如此。

应对:虽然总体无欲无求,但有时他也会对我无意间提及的东西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因此,我需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此丰富谈资,记录他曾经表现出兴趣的点,并刻意加大此类信息的搜集。鉴于领导愿意同我聊起他对一些事物评判背后的个人价值,要多沟通、多交流,数据越多,预判就越准确。

我对领导的画像维度很少,基本就以上三条。而在近期的沟通中,有一些新的发现以及存在矛盾的地方,记录如下。

第二部分 矛盾点

矛盾的点:言行不一

这不仅在领导的身上存在,在我自己的身上也同样存在。或许因为一同吃午饭后接触较之前多了,矛盾的点也愈发明显。很多时候表现为,我们都告诉对方自己是A样的人,但在实际行动中,我们表现出B样的行径。在这里不存在故意欺骗,我猜测,或许领导同我一样,自认为是A样的人,但实际上内心深处是B样的,以至于潜意识中做出来的都是类B行为。

1.加班。我说自己不喜欢加班,但实际上我下半年以来加班甚猛,加上结果不如他所期,以至于他专门提出要我改进工作方式。他曾经在部门会议上公开批评过到点就走的员工,认为负荷不够(小秘书就是因为那次会议,才改变了到点就走的习惯),但近一年来,他本人经常到点就走,或等待半小时过了晚高峰就走,并对部门内加班行为容忍度降低,要求提效。

2.工作热情。我说自己热爱工作,但不喜欢加班,这本身就是个悖论,需要梳理背后的逻辑。同时,虽然宣称热爱,但在小秘书到来之前,我并没有下狠心去提高自己的能力,是感受到威胁后才发生了质变,这与真心热爱工作的自我认知不相符。领导自称工作是痛苦的、是不得已为之的,但他与我一样对工作有着极高的责任心,同时因为专业能力高超,他的工作产出质量也是超水准——我始终不相信,一个觉得工作是痛苦的人,会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如此水准。

3.工作标准。领导总说他没那么高的标准,可若我胆敢真的随便应付交差,就等着被收拾吧。当然,这条矛盾很可能是专业工作能力相差悬殊导致的。

第三部分 主要观点记录

以后当领导以“我始终认为”开头的句子,好好记着,都是一些轻易不表露出来的、隐藏在各类决策下的观点。

1.杀人犯都应该偿命,无论是否主观故意。他认为,只要有责任,那么无论是主观故意还是过失,都需要偿命,因为没有人可以剥夺他人的生命。

2.30岁以后的人是没有学习能力的。以上就是他的论断,尽管部门开会时他也会说“要终身学习”的话,但他本人的真实观点如上(所以,不要太过相信开大会时领导的一些说辞)。刚写这一段话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他对小秘书耐心指导的原因,毕竟在他眼中小秘书才是具备学习能力的人(然而很可惜,如果他再多了解一点就会发现,小秘书是个不错的执行者,创新力却约等于零,不得不说,识人用人是他的致命短板)。而我认为,学习能力关乎个人,与年龄没有必然联系,虽然随着年纪增大,记忆力不可避免下降,但对于一个从小不擅记忆但擅运用的人来说,学习从来不是背诵,而是找到点与点之间的联结,并通过一定转化用来解决现实问题。比起年龄,学习的目的才是学习动力的关键所在,例如我自己,这一年来的情况,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快速成长,那种不安感最催人奋进。我不会特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证明他这个观点的片面,但我晓得,若干年后我一定会有资格当面反驳这一论述。

第四部分 我的品牌呈现及实现路径

无疑,我的个人品牌在当前的工作中出现了言行不一的矛盾点,这背后既有自我认知与实际不符的因素,也有在适应领导管理风格转变中出现的不同步。

我要重新梳理高通用性的品牌标签,毕竟行走职场需要获得尽可能多的管理层的认可;同时也要结合当前领导已经表现出来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微调,毕竟他是我主要服务的对象,让直属管理者满意,是每一名职场人士的必修功课。

标签一:积极向上

无论多少岁,都没有人喜欢看到一个死气沉沉、对一切持否定态度的人,保持蓬勃向上的冲劲和热情是需要长期努力的,当然,步入40岁以后,可以将蓬勃收敛,转化为更为成熟的积极态度。但保持向上,是永恒不变的职场态度。

标签二:靠谱

交给我的任务,使命必达。虽然个人觉得身为办公室秘书岗位,不该凡事问究竟,很多时候执行即可,只敢自己默默猜测“做这项工作背后的原因和想要达到的目的”。但根据领导“目标导向”的最新要求,对于领导下达的任务,我将更多采取正面沟通的方式去直接了解目的,进而判断具体工作任务中的核心板块,提升质效。长此以往,才能形成“靠谱”的印象。

标签三:好学

这既是标签,也是事实。我对一切事物都怀有天然好奇心,使得我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但一切事物过犹不及,正是这种天然好奇心,使得我在学习上的精力过于分散,工作之后,离开了学校的强制系统化学习,我的知识获取变得细碎而无用。接下去将结合自己工作中的需求,系统化学习效率、心理学、经济学三方面的知识,同时将励志、自然科学作为学习调节项。学习服务于工作,而学习时间也需要尽快完成工作后获得。这一年,除了坐冷板凳的那几个月我大量阅读讲话稿,下半年很少有时间坐下来仔细思考。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留白。

标签四:温暖

无论工作上是否要完全按照理性思维来行事,身为女性,我需要让他人感觉到温度,更直白点,我需要有人性。所以,需要适度表露出一些不涉及根本的喜恶,要真心去体恤他人的处境和行为,在确保不偏离自身轨道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他人,为未来结网。

 

最后,来一个直达心灵的问题:我真的如自己所想那样热爱工作吗?

答案是肯定的。曾经我以为,我热爱的是某家企业、某个部门、某个岗位,事实上,正如我与领导交谈时所说的,我热爱的,是“工作”本身。无论今天我在这里当秘书,还是将来我在另一个地方当管理者,我都会投入真心和热情,去努力习得需要的能力,出色胜任。或许,是因为我感受到自己之于历史长河、之于滚滚红尘的渺小,希望可以借助工作来实现自己心中的点滴梦想,可以借助工作尽可能与更多的人发生交联并产生助益。

我内心对自己适合的岗位有论断,自认是一个更会用人管人而非亲自下场的人,但当我还未实现职级跃升的时候,我也会扮演好当下的角色,无论是之前的柜员,还是当前的秘书。但我从未迷失自己的方向,等到职级跃升之后,我晓得在更庞大的压力和更复杂的关系下,我将会迎来新的辉煌和高度——那才是属于我的主场,才是我的天赋得以施展的地方。

我热爱工作,毋庸置疑,所以我愿意直面其中的任何困难,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