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乐

浩瀚宇宙,我不过一粒微尘。

选择小思——以医院为例

 

20210915

下午浏览知乎的时候,看到一个回答里提到了“选择”,颇有些触动,摘抄如下:

----------我是摘抄分割线----------

都说:“选择比努力重要。”但“选择”本身就是一项需要大量练习、大量努力来磨练的技能。

“知道那么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反过来想想,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知道的大道理既不够多、也不够深,才无法融会贯通,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优秀的选择能力也可以叫作“决策”,决策的意思:

决策,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根据客观的可能性,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决策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是管理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活动。(来自百度)

也就是说决策本身就是一个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仔细对比且极为不易的认知过程。而它同时也包含了在信息不那么明确的情况下要进行一把小小的赌博。如果把它总结成一句话:我们必须努力学会真正清晰地思考和决策方式,从而做出最优选择,才能让自己是在“做选择”,而不是在“做赌博”。

----------我是摘抄分割线----------

突然想到了昨天的事情。虽然猫猫认为我又傻又莽撞,但其实每一个小点我都是有“选择”这个动作在的。

昨天临近下班去洗手间时,突然发现了鲜血。

说不慌是假的,哪怕是刻在基因里的本能,都会让孕7个月的我对眼前刺眼的鲜红感到恐惧。稍微缓了一下神,发现自己没有腹痛,也没有明显流感,说明不是假性宫缩导致的见红、血量也不大,不必就近寻呼120,可以自行前往医院——此处,我做出了“去医院”的选择,并且选定了“自行前往”的方式。

因为从13楼到6楼上洗手间没有带手机,一时打不了电话,于是就在坐电梯回到办公室的路上,安排好后续步骤——我的情况路上可以独立行动,如果猫猫在附近,就等他来接我;如果他在单位,我就自己打车到医院,让他回家帮我拿保健册——此处,我根据现状,定下了“效率优先”的后续判断标准。

到办公室后,给猫猫的电话第一句就问他在哪里,得知他在办事处,就告诉他我出血了,需要立即去医院急诊,因为我们离得比较远,所以分头行动(事后猫猫对我第一句话不是告诉他我出血了,而是问他在哪里感到很有意见,emmmm……确实是我没照顾到他的情绪,不过那时我需要最快得到帮助决策的信息)——此处,我按照预设路径作出了“分头前往”的选择。

到了医院后,立刻测血压、测胎心,然后医生开了B超单,并告诉我,我的孕周伴随出血,基本是要住院的,回去也不放心。由于B超需要憋尿,我买了两瓶水灌了下去,就开始等。等的时候,顺带仔细思考了关于请假和住院的问题——要不要请假、请多久的假;要不要住院,什么情况下要住院。

来的路上,我最担心自己存在前置胎盘或者是胎盘早剥,如果有这两者的任何一种,或者胎儿监测存在不稳定的情况(比如胎心不稳或超上下限),立刻住院。如果排除了那两项最凶险的情况,胎儿也情况稳定不需要仪器全天监测的话,就选择回家。因为路上给特需门诊助手小姐姐发自己情况的时候,对方问我的第一句话是“最近是不是太疲劳了”,说明疲劳是出血的常见诱因,所以此刻好好休息对我来说很要紧,在医院真的睡不好(床太硬,室友作息未必一致,可能存在有人打呼)。以及,节前的四天我肯定不去上班了,好好躺着,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保胎返回上班后,老总并没有对我的工作量进行调整,加上今年省行的专项工作,一度让我20周时因为加班到晚11点出现假性宫缩进了趟抢救室,成为继今年1月7日后第二次进抢救室,所以“上班”和“好好休息”是冲突的,尤其在近一周——此处,我确定了后续判断是否住院的标准。

B超结果出来,无胎盘前置、无胎盘早剥,胎儿生理指标正常。我也问了医生,能看到出血点吗,B超医生告诉我,如果她都能看到出血点,那就是大出血了。返回急诊医生处,对我进行了内检,说结合B超看,目前的检查情况还好,但毕竟我出了鲜血,现在只是排除了最凶险的情况,虽然我可以选择回家,可考虑到随时都会有突发情况,她建议我住院。我略微想了一下,选择回家,医生开了病假单和保胎药,告诉三天后复查。随后我完成了请假手续,并告知老总预计可以在中秋后上班——此处,我根据等待B超时候定下的标准,做出了“回家+请假一周”的选择(回家路上,猫猫说很惊讶我这么快就做出了决定,我把自己在B超室门口想的过程和他复述了一遍)。

回家前,我去了趟医院的洗手间,期间出了不少的血,其实犹豫了一下,想着要不要返回住院。但我想,既然血是鲜红的,有没有任何腹痛,说明是宫颈或者极为靠近宫颈口流出的,和宝宝没有关系,很大可能是刚刚医生内检引起的——此处,我在意料外的流血状况下,依然选择了回家。

回家后持续观察流血情况,发现基本没有了,便决定不吃医生开具的保胎药。其实不想开药的,但急诊医生说,在不住院的情况下,她开那两种药已经是最低的底线了,不开不让走。一个是地屈孕酮片,孕激素,一个是副作用比较大的抑制宫缩的药,两者都有抑制宫缩、平缓平滑肌的效果。对于是否服药,猫猫与我意见不一致,他认为要遵医嘱,但我结合自己的检查报告和体感情况,当前并无宫缩(可推导出血也不是宫缩引起的),这两种药不对症,而且副作用还不小。在持续观察没有新增出血后,猫猫也就勉强同意了——此处,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了“不用药”的选择。

喏,昨晚将情况同步给主任的时候,他说我“不遵医嘱”,我简单说了一下原因,但可能在主任看来,就是一种“自以为是”吧,但其实我是真的有经过认真思考的,对于这个孩子,我从来不敢懈怠。

其实当时我还挺想问——那您那时突聋,也没傻傻地就遵当地医生医嘱呀,不是也觉得不对跑到上海去找专家了嘛~我也一样的,虽然妇保院的主任专家是真的牛掰,但部分年轻急诊医生也真的没有那么丰富的临床经验,且他们对我这个个体的具体情况,肯定没有我自己了解得全面。

以上,就一次小小的急诊,中间居然涉及了这么多的“选择”,如果不是今天看到了那篇回答专门回头梳理,还真意识不到呢(唯一有意识的,是在B超室前考虑住院和请假的时候)。

----------------------

另一件事,就是今天下午,小表姐突然问我上不上班。我对这个问题极为敏感,毕竟这次急诊请假的事儿我没告诉父母,不晓得她来问干嘛,就没有直接回,什么事儿。

小表姐告诉我,她一个朋友要借20万元,希望期限长一点,我建议她让她的朋友去我们网点找客户经理咨询,因为产品更新快,我不是业务条线的,不是很了解。

以上其实是拒绝了,但小表姐孜孜不倦,又说这个朋友是别处借了钱,这笔钱借来是要还别处的钱——这听着像是以贷还贷啊,虽然我确实不了解当前的贷款产品,但我晓得这种没有明确资金用途的是很难获批的,于是建议她让她朋友去问问小银行,我们的贷款审批比较严格,这种不是消费和经营的资金用途估计不好批。

然后,小表姐又问我上不上班——我真是奇了怪了,干嘛呢这是,就直接反问,为什么一直问我上不上班,有什么关系,答曰,说知道我有身孕,了解下。我回复,上班的,要挣钱,就结束了对话。

回过头我在想,虽然我确实不是业务条线,但同样有人来问我金融产品,为什么有的我会帮助去问业务部门再予以答复,有的我会帮助引荐网点熟悉的客户经理来对接,而小表姐这里我拒绝得这么干脆利落呢?我是基于什么来做出不同的选择的呢?

想了想,好像一是官职,二是人品。比如,市金融办来找我,那我肯定不能一句“不知道”就顶回去,怎么着也要去了解后再答复,但如果来询问的人本身不靠谱,属于那种让我担心后悔会被反咬一口的,那么就会想方设法避开,官职高的就打打太极,无利益相关的就直接拒绝——小表姐就属于后者。

不过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会觉得小表姐是不靠谱的人的呢?




评论

热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