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乐

浩瀚宇宙,我不过一粒微尘。

从屠呦呦和樊锦诗想到的

 

20211022

昨晚做测评做恶心了(居然干到了十二点),今天不想谈工作,就聊点别的吧。

周三晚猫猫在看《功勋》,突然间猫猫指着画面上一男子说,“你看,人家都说他老公模范,各种支持老婆呢”。

最近我没有看电视剧的安排,只是跟在旁边听了一耳朵,不知前因后果,看了一会儿才了解到,这讲到的是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章节。屠呦呦是个性格倔强“认死理”的科研人员,一心扑在青蒿素的研发上,猫猫指着的那个男子,是屠呦呦的老公李廷钊。看到的那个画面,正巧是屠呦呦所在实验组开展青蒿素毒性测试不顺的阶段,李廷钊不仅在精神上宽慰,还顾好了生活大后方,全力支持屠呦呦推进实验。

期间有一段,因为前期毒性实验出过问题,上级要求在推进海南临床前,要进行人体试服,李廷钊不舍屠呦呦,提出要替其试服,当然后来他那倔强的老婆没让他得逞,不过这个举动还是挺暖心的(私以为,涉及人身安全、财产归属的时候,是最体验人性的,比嘴上的爱不爱的动人多了)。

还有一段,是关于孩子的。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其实就是我没看明白的原因),屠呦呦只有一个孩子跟在北京身边,另一个在宁波父母家中。她趁着出差终于回家看了趟孩子,两年多未见,孩子都已经不认得她了。没几天又因为研究有新问题,屠呦呦提前返程,依旧把孩子留在父母家中。

樊锦诗的故事则是从《我心归处是敦煌》中知晓,大约就是北大毕业后,上海囡囡的她被派往敦煌,彼时她已和后来的老公彭金章(老彭)恋爱,老彭被派往武汉大学,担心两地分居的她,在校方给出了“三四年后会派新人前往替出来”的承诺后,出于自身对敦煌的喜爱,就只身前往了。然而正如您所说的,三五年后的事情谁知道,不过短短几年,十年运动开始了,校方自身难保,哪里顾得上远在敦煌的她。

那些年,她经历了许多,父亲的迫害去世、长子的出生、持续的分居。令我吃惊的是,樊锦诗生产前提出要回武汉待产,居然被拒了,还派往农地摘棉花,劳动回来后见红,就这么突然生产了,老彭过了三天才从武汉辗转而至——天哪,这在现在是多么难以想象的事情,那时单位对个体的约束竟能达到这种程度。老彭很快被学校召回,就留樊锦诗一个带孩子,可毕竟是科研人员,敦煌的物质条件也非常差,夫妻两就决定把孩子带给老彭远在河南的姐姐带(这个操作也很迷了,一个还真愿意放,另一个还真愿意接,可能是时代的特色吧)。过了几年老二出生(其实我也蛮好奇那时的夫妻总两地分居,见一面十分不易,咋也不耽误造人呢),就把老大接到了武汉老彭身边,继续让老彭姐姐在河南带老二(所以老彭姐姐是啥,专职带娃人吗,或许,也是时代特色吧)。

但家事只是一小部分,樊锦诗后来被称为“敦煌的女儿”,是因为真的把大部分心血投入到了敦煌莫高窟的研究上,在十年期间很好地保护好了历史文物,整理出了对人类文明而言具有极高价值的各类编册,改变了“敦煌在国内,敦煌学在国外”的学术界评语。

只是一直以伟光正出现的她,非常坦诚地在自述里说到,她不止一次想离开,尤其是老二出生时,因为老彭和她的组织都拒不放人,她甚至采用了“半年不到岗自行脱离”的方式,虽然最后因为不上班就没收入还是回去了(哈哈,人间现实,和我现在还在上班一个原因)。她回忆,如果不是老彭的无条件支持,她根本不可能接受19年的两地分居,也不可能为敦煌做出这么多的贡献。她原本想着,等到退休后可以和老彭浪迹天涯,万万没想到老彭先走一步,成为她终身遗憾(所以说,“等到XX时就可以XX”的想法要不得,时不时要停下来审视一下自身,究竟什么是重要的,不要以为后头总有时间,或许到今天就戛然而止了)。诚然她在事业追求上、学术价值上是无憾的,可我想,如果再来一次,她未必会做同样的选择,只是时间是单向的,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接受,过往的已经成了既定事实,只能基于当前时点,往前走。

其实屠呦呦和樊锦诗的故事,性转一下,比比皆是。各种领域的杰出专家,以男性居多。虽然挺多人没有出自传,但其实用生活经验代入一下,不难推测中,他们的背后,少不了类似李廷钊之于屠呦呦、彭金章之于樊锦诗的另一半,可或许是因为“从来如此”“理应如此”,她们的付出、奉献、甚至牺牲都不太会被专门拿出来褒扬。

这一点,直至如今,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我时常说感谢爸妈对自己的“放养”,他们对我树立的规矩,从来不是“因为XX是权威,所以你不能反驳”(所以把我养得很没规矩,可也让我敢于打破既定规则)“因为你是女孩子,所以你不能XX”(所以把我养得不像个传统乖囡囡,可也让我不设限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更多的,是“要善良包容”“要心怀敬畏”“要脚踏实地”等身为一个人都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尽管很多我做得并不好,比如我懒,总是想着走捷径,经历过社会毒打后才学会了脚踏实地,明白了有些事情,扎实就是省事的道理)。

也很庆幸,虽然只是一个普通人,可我对于自身的关注是比较高的,是不情愿去为“家”付出太多的,更喜欢去做感兴趣的(可能是工作,可能是其他,虽然“整理”是我喜欢的内容,可不代表洗衣刷碗做饭是我愿意做的),单纯从猫猫同志为家庭的付出,我并不认为比那两位杰出女性的另一半少。这种家庭模式其实不太被当前主流价值观所接受,而我虽然不拘泥于传统,可也没想着多前卫,做那种真正的独立自主、孑然一身的当代女强人。喏,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固然有自己的一些性子,可终究会希望,下班后有人来接,难过时有人安慰,开心时有人陪伴,尽情做着想做的事,转身便是心安处。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除了吃饭睡觉都呆在单位,那时猫猫说,感觉好像要失去我了(但那时是真的觉得时间紧迫)。后来换了部门后,因为一时难以完成工作任务,依然没有得到改善,我想了想,不能一直这样(所以那时现实和理想的冲突非常剧烈,也显于外了),终于到了现在,慢慢找到了适宜的点。以前我总想,家庭的结合应当是势均力敌(性格方面),这样才能携手并进,可过了这么多年,我想,老一辈的“互补”还是有道理的。互补并不意味着没有共同语言,也不注定着一方追赶另一方,而是在不同的轨道上,并驾齐驱。倘若两个人都是专注于自身的,或许各自都圆满了,“家”就散了,亦或是两人都专注于对方,此生都没有“自我”的存在,在我的价值观里,都是遗憾的。

觉得有意思的是,不仅在社会上,往往女性的付出会被忽视,可男性的付出会被凸显,即便在具体的关系中也是如此。譬如,我就不认为猫猫所做的都是应当的,会理解为这是对我的照顾和爱护,但好像很多男性同事,对于另一半的付出就不以为意(当然,可能是样本过小导致的偏差)。这么说来,是不是做女人背后的男人,比做男人背后的女人更加幸福呢~

以上。

 



评论

热度(5)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