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乐

浩瀚宇宙,我不过一粒微尘。

近期我从主任身上悟到的

 

20220301

客观来说,近期我和主任基本没有什么交集。

但有的人就是这样,经由岁月打磨,总能让你从过往的一些言语或事件中得到新的感悟,并照亮前路。大约这就是我那么笃定地认为主任是人生导师的缘故吧。他对我的启迪和影响,远比我以为的要深远得多,也远超他自认为的程度。2020年时的我还不知道,但潜意识已经超越我的认知察觉到了,在当时断交时那么撕心裂肺的疼痛感,就是一种警示(“撕心裂肺”并非纯粹的形容,那时常常觉得心会一抽一抽地痛,间歇性地喘不过气来,在很后来的后来,我才知道了医学上“心因性”的提法,知道了人的思想上过于悲伤,是会引发生理疼痛的)。

——人到中年的善良,需要坚韧的心性和现实的基础。过往我总是钦佩主任的“知世故而不世故”,内心良善,并认为“这就是我想要成为但还没有成为的样子”,并确信自己一定会成为,但我并不知道,这么难。随着年岁增长,对一些游离的规则愈发熟悉,“坚守初心”显得困难重重。一方面,我们受到太多诱惑,那些亮闪闪的捷径仿佛长满了艳丽花朵的林中路,身边还有不断看似抄捷径走到了彼岸的人,引得我们心有所动;另一方面,我们受到现实太多压力,有些压得我们直不起腰杆,一些本该拒绝的事,现在要掂量一下把“不”说出口的后果是否是承受范围之内。内外夹击下,“初心”很容易成为最先被牺牲的那一个,毕竟相较近在咫尺的利益和危险,“初心”存在与否的好或者坏的结果实在是太遥远了。主任能在规则之内保有初心,游刃有余又不受裹挟,既源于他对本心的坚持,没有被那些旖旎绚丽吸引了去,又源于他有足够的资本和底气去拒绝他不愿做的,而这资本和底气,是靠才识打下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积淀下的充足的物质积累。对处于纷扰世间的凡人来说,“善良”和“爱情”一样,是奢侈品

——比起对错,更重要的是立场。其实我的“功利”一直是主任抨击的点。我辩驳过,但无果。我想,大约只有时间可以让他看到真正的答案。做总是比说,更能体现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在我初到人事时,与办公室冲突不断。当时主任很维护新的秘书,即便有一些冲突的事实已经指向了是新秘书的过错。很后来我终于明白,“对错”从来不是绝对的,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错甚至可能是颠覆的。我认为自己是对的,主任也不认为新秘书是错的,基于本位主义,面对我这个外部门、且也没有足够实力碾压逼迫本部门妥协退让致歉的,拒不承认就完事了。我自以为的“正义”“正确”,也不过是基于自身得出的,或许在新秘书的眼中,我就是恶的化身(以及,“恶”未必是做了什么,对有的人来说,你的存在就是原罪)。现在我不太会用“对错”去评判人和事,在表达观点之前,需要先确认自己的立场,而后基于立场,决定观点。譬如俄乌冲突,作为中国公民,外交部的发言就是我的态度,我坚决拥护党中央的一切决策。反侵略?同情乌?如果今天鹰酱把驻兵派到大毛边境,明天就会再次压向我们的边境,今天以乌引爆俄,来日就以某岛引爆我们。这是生死存亡之战,我坚决捍卫脚下土地的利益。

——如果没有实力,就妄想待遇。年轻的时候总是羡慕一些大神,仿佛一些凡人身上不可能出现的“缺陷”都能被包容,也幻想过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主任在我眼中就是最为羡慕的。虽然曾被主任称为“奇葩”,但其实他才是真正的“奇葩”(非贬义)。作为办公室主任,居然可以不被人际裹挟,上班来下班走,围绕老大把工作做好,其余不太理会(当然只是看起来,他一定有他的办法去平衡),工作推进顺利的同时,各方对他评价都不错,反过来办公室的工作推进更顺利,形成良性循环——这可是不用耗费大量班后时间去维系所谓“人际”就得来的呀,无论客观上的工作还是主观上的评价,他都兼顾了。工作上没有耗费过多的时间,意味着他在生活上有足够的投入。这,才是理想中的人生啊。可他凭什么做到的呢?面上看,大约是过硬的材料能力,一技之长、尤其是写作能力,总是会被特殊优待的。但在我看来更关键的,是他永远清晰的头脑和理性的决策,在各类形势中永远占据主动。太多人,包括管理者,很多时候都没搞清楚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别人给优待,除了少数的天然契合,绝大多数都是有所求(或有所顾忌),大到国家,小到个体,都是如此。

暂时想到以上,后续补充。

 



评论

热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