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乐

浩瀚宇宙,我不过一粒微尘。

警惕育儿中的攀比心理

 

20220415

上午的时候,阿姨在带崽崽时无意中提到,有的娃4个月还在练抓握,我们崽崽3个月的时候就已经会抓握了。言语之中,是那种满满的自豪感。说着,拉坐躺在地上的崽崽,我立刻制止了。

不晓得阿姨有多少是出于对自己的肯定,但我确实对其中蕴含的攀比口吻十分反感。虽然在旁人眼中我是一个“好斗”的人,样样争先,但要晓得这只是个误会,我只是在一些事情上有兴趣,想看看自己能够做到什么程度,而我感兴趣的那些东西,恰好符合主流价值观而已。而且在这个往上的过程中,我极少是为了赢过谁而努力的,“我想看看自己能做得多好”才是核心动力。

唯二的两次例外,一次在高中,一次在大学。高中时我距离市里的重点高中差了2分,爸妈最后付了赞助费让我就读,入学时学号是按照中考分数排序的,我是女生的倒数第二位。这个学号在我看来是一种耻辱,耻辱感来源于它与我自我认知的排序不相符。我晓得高二时文理分科会根据高一的成绩重排学号,于是花了一年时间,在高二时成了班里的1号。大学时场景类似,因为第一志愿掉档,我是被调剂进入一所211的,学号也在后面。那时经管是个大学院,600多号人,学院第一是名男生,不晓得为什么看我很不顺眼,时不时用言语表示我不过是个差生。我没有同他争吵,大二时成为了仅次于他的学院第二,大三时拿到保研资格。

以上这两次,或多或少,是和外界评价相关的,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做到他人眼中的更好,是为了向外界证明自己。但此外,我几乎都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求问心无愧,无视外界评价。但受到年代和自身局限,我的思路没有脱开传统路径,好好读书,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行至中年,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推翻一切重来,在现有的规则下尽量守护着自己的初心,以至于主任曾说我是单位里的奇葩(他强调,非贬义,谁知道呢)。

而我真切地希望,我的下一代,可以按照他想要的样子去生活,而我会尽力为他提供能力范围之内的支持(毕竟我的能力是有限的)。而这种追随本心的生活,除了必要的物质创造能力之外,更需要精神上的不受限——避免被植入“攀比”心理是首当其冲的。很多人,都陷入“攀比”陷阱,幸福感是在比较中所得,而不是内心的满足程度。一旦幸福感在比较中产生,等同于将人生交由外界,按照自身意愿度过这一生也成了不可为。所以,在崽崽的成长过程中,我将会努力引导他不要掉入攀比陷阱,要去探索自己的内心真正渴求的东西,然后努力实现。

以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