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乐

浩瀚宇宙,我不过一粒微尘。

大道至简


今天早上很早就醒了,突然间就想收拾书架。

蓦然间发现,一些买的时候抱以期待的书籍,现如今已经没有打开的欲望,往后的日子里也不再需要——因为这些岁月里,我已经成长了,过去需要从他人故事里才能领悟的道路,现实世界里已然走了一遭,体会深刻。但同时,受限于个人的阅历和眼界,我依然需要通过一些更高阶的书籍来了解尚未懂得的道理或方法。

总体来说,年纪越大,这些“高阶”的书籍便越少。并不是说市面上某一细分领域的书籍我都看了个遍,而是每提升一点,就会发现一片书籍失效——很多书不过是某一层次的道理的不同演绎罢了,一旦已经了解掌握了那个层次的道理,就没有看的必要了。

书如此,人生亦如此。当我回头看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道理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有些甚至是“常识”。可偏偏那时的我不信,不相信那么难以达成的事情背后竟会是一个“公开”的、简单的道理,进而不断在各类书籍、他人经验中浮沉,直到最终自己经历了一番,才惊觉道理就是一早知道的那个道理。比如减肥,说到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这一个道理,至于各种流派,都是在其上面的延伸。可太多人不断追逐流行的各类花式减肥法,却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贯彻基本的道理,不断失败后抱怨减肥太难。

正是因为人们普遍不愿意接受道理就在身边,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问题,从而催生了很多励志故事。先前在清理公众号的时候,我特意留了几个流量大号,发现基本都是采用“道理+牛人”的模式,常见于“小道理+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同事/亲戚/同学通过XX最后获得了XX的成功”。这个道理,一般都是简单易行的,而这个故事,必须是热血逆袭的,好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产生“只要我愿意XX,我也可以XX”的错觉或幻想。毕竟,这样的想法,比起“其实道理就是那些道理,是因为我懒/馋/笨所以才做不到/做不好”可令人舒坦多了。

就我个人而言,转变是从“既然我认为自己只要XX就能XX,那不如试一试”开始的。去年友情叛离事件后,我开始尝试将那些看上去简单得不得了的道理付诸实践,然后惊讶地发现,居然有成效,甚至成效比我想象得还要明显。诚然,我改变的只是自己的身材、环境和思维,并没有创造什么“月入十万”的奇迹,在一些人看来并不是了不起的改变,可和我自己之前相比,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也不为过。或许在未来我也并不能成为励志故事里月入十万的“成功”人士,可那些可以由自己掌控的事物,比如身体和时间,还是可以由自己说了算的。

同样的,当我开始去实践那些早已知晓的道理时,我发现自己已然成了一名极简主义者——我从未刻意要极简,可随着精神上的独立,我发现物质上的依赖也愈加减少。原本,我们日常生活中,就用不了那么多的物品。那些两年内都没有碰过的衣服、书籍、摆设,在余生也大概率不需要了,那么,就退出我的生活吧。

人的一辈子就几十年,道理也就那么些。如果心中有未完成的梦想,与其不断去搜集他人的故事来给自己打气,不如尝试自己跨出去,说不定,还能成为后人眼中“别人的故事”呢。

评论

热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