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乐

浩瀚宇宙,我不过一粒微尘。

生命尽头的相似感悟——《向死而生》书评

 

这本书是和凌志军的《重生手记》先后脚看的。因为主题相似。

大约是生完崽崽后,我一直对于生命的意义感到迷惘和无助。与过往的各次迷惘不一样,这一次,是动摇了三观的根基。

机缘巧合下(可能是大数据的精准推送),遇见了凌志军的《重生笔记》,文笔甚是生动有趣,想着一个和死神交过手的人,或许能拓宽我对生命的意义的认知,就看了下来。看那本书的过程中,系统给我推送李开复的这本书,我犹豫了好几次,最终决定开始阅读——犹豫的原因,只是对李开复的印象不佳。诚然,他是一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即便是我这样完全没关注过他的人,也被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渗透,大约了解到他的各种成功,和“青年导师”的盛名。但就像他自己在书中所说的,他身上存在的那种优越感,正是我不喜欢他的原因(大约更偏爱才华横溢又谦逊有礼的人吧,比如主任哈哈哈,对自己的认可和骄傲是在内心的)。

记得有名网友评价这本书时,提到,原本是希望看一看人生感悟的,没想到大篇幅都用来描述如何和疾病对抗——喏,选择看这样一本书籍,大致是应该猜到这样的内容的。这本书的整体框架和凌志军的《重生手记》类似,先是花费了不少笔墨来讲述从发现疾病、到就诊、到疾病带来的观念和习惯转变。就个人观感,李开复的这本书关于疾病对抗的描述并不多,相对而言凌志军的更详尽,对于相似病症的人的求医更有指导意义,这本更偏向人生感悟分享。而李开复,作为成功人士,他也确实有资格代表他所在的精英阶层,把经历生命洗礼后得出的经验,对后辈们进行告诫。

譬如,每天都是“最特殊的一天”——有时我们有一些珍贵的东西,总想着在一个足够特殊的日子来享用,可明天和意外真的不知道哪个先来。事实上,我们的每一天都是足够特殊的一天,每一天都值得去享用自己喜爱的东西。

又譬如,从追求100分到只要80分——李开复这样从草根起步的成功人士,在前半生中,事事追求100分,在生病后经人指点,领悟到人生无须处处用足力,绝对的完美只会让自己神经长期紧绷,而健康适度的生活,总是张弛有度的。将标准从100分降到80分,不是对自己的纵容,而是与自己的和解。

再譬如,运动,活力的源泉——追求高效高效再高效的李开复年轻时是很不屑于运动的,以至于在友人分享跑步的人平均寿命长七年的时候,他还开玩笑怼回去,说多出来的时间都用来跑步了吧。然而他生病之后,开始锻炼身体,也亲身体会到了运动对人体带来的变化,那种经脉通畅、身心舒畅的感觉(突然想到了主任,他大约是45周岁时突然开始运动的,不晓得经历了什么,那年也是我开始锻炼减肥的启动年)。

最后,李开复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感谢他生命中那些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但在过往岁月中习惯性忽视的家人们,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妻子、女儿。

两名在人生尽头转悠了一圈的“成功人士”穿透生死,终究又不约而同回到了如此简单质朴的经验上来,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要不忘初心、要保持健康。

看完这两本书,我突然发现,一直以来我苦苦追寻的“生命的意义”或许指向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可能就是认真地过好每一天,珍惜眼前人身边事。这就像减肥届的真理就是“管住嘴、迈开腿”一样质朴,但总有各式各样的“捷径”迷了眼,忘记了最简单的底层逻辑。

以上。

 

P.S.李开复的书中有和凌志军的梦幻联动,哈哈。

P.S.S.从李开复的后记中,我惊讶地看到了《向前一步》作者的丈夫去世了。想到她在书中还讲述了自己对待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取舍(她提出了,平衡是不存在的,总有人在付出),以及她丈夫对她的支持,她对未来的美好畅想,对家庭的补偿。然而世事无常,她永远失去了“补偿”丈夫的机会。

 

阅读日期:20220125-0217

阅读介质:电子书

阅读来源:微信读书

 



评论

热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