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乐

浩瀚宇宙,我不过一粒微尘。

看待上位的人:存在即合理

 

前阵子看《创造101》的时候就想写的日记。

在这档节目里,我看到了太多坚持梦想也不吝啬付出的女孩,她们美好、坚韧、有理想有行动,尽管她们站上这个舞台已经击败了背后的诸多对手,然而赛制决定了通过这档节目,只有11个人可以再上一个台阶——对,只是上个台阶,未来如何还有待观望。

发现自己过了30岁之后,看东西的角度就有点变化。年少的时候看快乐女声,就是奔着选秀去看的,现在再看类似的节目,会去观察节目中的每一个人,她们的言行举止和团队的相处之道,以及带来的市场/媒体反应,并乐于找出能够在现实中加以借鉴的经验。

这档选秀节目与我们的现实社会何其相似,基本是现实社会中低层向高层冲击的一个缩影,很多人努力刻苦,不抛弃不放弃,然而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终究是个相对概念,成功上去的,注定是少数。

在这过程中,我被迫接收了许多信息,也看到了大众对最终出道的11人的各类评价。有人心疼“很努力很优秀但没人气”的XX,有人质疑“除了脸蛋和会哭还会做什么”的XXX,有人欣慰“终于通过奋斗实现了梦想”的XXX,有人愉悦“就是实至名归”的XX。

虽然最终成团只有11个人,但上位的方式却不少,背后也都有支持的群体,这一点其实很耐人寻味。我按照个人的理解将其大致分成了五类。事先声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标准,如果对具体人员有不同意见,自己重分就好,不必和我争论。

01实至名归型

孟美岐、吴宣仪。

这一类人,自身条件十分优越,偏偏还很拼,丝毫没有因为高人一等的起始平台就有所懈怠。客观来说,到了中期,基本已经是进团无疑了,但依然高度自律,绝不敢滋生“十拿九稳”的想法,不断提升自己,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领先优势。最终到达目的后,也是感恩流泪,没有“本该如此”的理所当然。

或许有人不喜欢她们,但真的很少有人会讨厌她们。而我的感受,是敬佩。

02奋斗逆袭型

赖美云、紫宁、李紫婷。

实力很强。或许是外形条件或许是天生气场,对我而言,并未一开始就关注到她们,或者说,她们并没有天生光环。但是凭借学习悟性和超越常人的努力,最终她们将自己的实力提升到了仅次于“高天赋+强拼搏”的人群之下,光芒四射,成功进位。

基本上,这类人群会有很好的群众基本,所有人都认可她们最终的奋斗结果,也感动于她们异常艰辛的拼搏过程。我的感受,依然是敬佩。

03天生亲和型

段奥娟、徐梦洁。

我不否认她们的实力,但在我看来,让她们上位的关键点,并不在于她们的实力。不得不承认,在生活中有一类人就是有天生的亲和力,具有天使嗓音的大娟和月牙笑眼的徐梦洁都属此列。她们的实力不差,但并非可以完全凭借实力碾压被淘汰的那些人,但只要她们笑起来,世界都亮了,人们自愿集结在她们的周围,也甘愿为她们投票。

与其说期待她们可以凭借实力傲视对手,不如说,更期待她们可以保持美好初心和纯真笑容。我的感受,也是喜欢。

04特点凸显型

yamy、Sunnee、傅菁。

特点,是一切可以让人记住的点,可以是yamy的说唱和眼缝,可以是Sunnee的扮相和性格,也可以是傅菁的美貌和傲气。特点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或许有人会不屑yamy所谓的才华,有人看不惯女生男相的Sunnee,有人厌恶恃美行凶的傅菁,但同时也会有另一群人爱这些点爱得要命。特点能否取胜,就看支持的人更多还是反对的人更多,只要支持的人更多,就能上位,但反过来,只要被大众抛弃,也就迅速泯然于众人。

我的感受,对yamy无感,喜欢Sunnee的帅气扮相以及和外表反差巨大的友好性格,不喜欢傅菁的装,而这个印象可能源于最初她选王座的时候,明明自己想去还装成被人推上去吧,既当又立的人我从来欣赏不来。

05不可描述型

杨超越。

估计是最具争议的人了。喜欢的人为她疯狂打call,以我初略的分析来看,女性大约是沉浸于“丑小鸭也可以成为白天鹅”的逆袭童话中,而男性大约是沉浸于她的楚楚可怜和如花容颜中。如果拿现实类比,可能就是各类女子图鉴里的女主形象吧,利用自身性别优势上位。

我相信她曾经是真的吃过苦的,但我对她现在表现出来的“天真无邪”保持怀疑。恐怕她内心更清楚,她的眼泪和曾经的苦难,可以轻易获得男性群体和部分女性群体的支持,也会被身边的人反感,但在流量即一切的娱乐圈里,身边的人反感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能红能上位就可以了,毕竟将来还可以洗白呢。

我的感受,谈不上喜欢和厌恶,但承认她聪明。她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判断出自己需要的和不用在意的,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各人天赋不同,美貌是上天赐予的,她用得很好。可如果是现实中遇到这样的人,我会尽量远避,也绝不会交付真心,如果与其竞争,恐怕也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果不愿,就跳出来。

写在最后

或许是受节目渲染的影响,太多人、甚至包括选手在内,都没有意识到最终的女团不过是一个阶段性成果,距离真正的梦想或者说成功,还很远。

这档节目的大热最大获益者是背后的投资人和合伙人,而不是被推上舞台的女团成员。在这个物质化严重的圈子里,她们更像是商品,被精心包装的商品,看得远一些,看得淡一些,或许在当下就不会这么声嘶力竭、气急败坏了。因为某种程度上,这就类似争论雅诗兰黛的小棕瓶好用还是兰蔻的小黑瓶好用,当然,你也可以说资生堂的红腰子/HR的绿宝瓶更好用一些,都差不多。

说到底,在各种撕战中,大众不过是将自己内心的潜意识投射到了具体的对象上,并代表自己的利益在发声。存在即合理,一个存在背后总代表着一类人群,我们可以喜欢或者厌恶,但不能从自身利益出发去批判对方的不合理。

最关键的是,这终究是他人的人生,我们还是要回到自己的现实中,运用通过观察他人所得,在自己的生活中加以运用、探索和完善,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哪怕更接近一些,也是好的。




评论

热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