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乐

浩瀚宇宙,我不过一粒微尘。

回复20191117

如果愤怒伤心难过的综合体是怨气,那么确实有怨气。主要的原因不在您,是在我,因为我们无法控制外界发生什么,却能控制自身的情绪。

 “很大原因在我,所以我一直说我没有你想象中的聪明和完美,我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印象中不止一次,您说您没有我想象中的聪明和完美。可能是错觉,我竟隐隐读到一种担忧?我从未向您阐述过您在我心中是如何,理论上您并不能得出“我没有你想象中的聪明和完美”这一结论。以及,之前有一次我认真回答过您,我知道的您的不足可能比您想象的还要多,对您的敬仰或认同从来不是基于“完美”。过往那么多年的工作,在您的带领下我得到了成长,也在过程中默默补了很多缺,有些告诉了您,有些没有,人无完人,所以搭档抑或团队才有存在的必要。对人对己,我都只看大方向,不要求事事完美,我是人,不是神。

 “如果一个不被您认可的人,我反复在您面前提及ta的好,说您和ta的相处有问题就是您的问题,并要求您对他给予帮助,您又作何感想。”对于这个问题,您说以前您会根据提出的人有不同的判断,现在可能会停下来想一想问题出在哪。喏,您关注的是这件事本身,而我不是。也和您说一说我的做法。我也看人,如果是不交心的人到我面前做这件事,我会分析他的动机,利益相关点,根据利益做出决定(很多时候这个过程是在潜意识里瞬间完成的)。如果是交心的人提出,我会回忆当初自己的判定过程,重新审视当前现状,反思双方观点分歧的原因,决定是否修改一些判定,然后坦诚告诉对方。以及,至少我会听一听对方的原因,不会因为我觉得好便一定要对方接受。无论是否达成一致,都会尊重对方。比起具体的事情,我更为珍视的是那个人。以及,现在您想到了问题出在哪儿了吗

 “如果您说的话确实对他人有用,能够帮助到他们,他们自然会听”。事实并不如此,不然也不用讲宣传方式的创新。事实就是如此,“有用”才会被关注。我们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可能是对“有用”的定义不同。这个有用不是指客观事实上的有用,而是受众认为的有用。因此,即便是事实上的无用,只要成功让受众认为有用,那便也会听,很多消费陷阱便是运用了这一原理,也是需要创新宣传方式的原因。

之前和您说过,我是一个矛盾综合体,极度的感性和极度的理性在我身上同时存在。其实做人这么纯粹风险也挺大的。您可能也发现了,我这个人呐,对于来自信任的人的误解,基本没有耐受力,很容易感到受伤。这是我的一个重大缺陷,但我始终都很清楚,这把可以伤害到自身的刀,是我送到对方手中的。如果我不愿意,那就收回,既然不愿收回,那就受着。但我也得承认,还是希望手持这把刀的人,可以审慎使用,我可就这么一颗心,伤完了就没了。

一直以来,您看到的更多的是我感性的一面。恰巧有篇日记被留言(也是一年前的日记),或许可以让您看到不太一样的我。

喏,现在,您没再感受到怨气了吧~

以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