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乐

浩瀚宇宙,我不过一粒微尘。

从学以致用想到的自身成长和工作融合

 

20211021

周四的下午,我意外地迎来了一个相对的“空闲”时期——固然我的待办清单上还有着诸多事项,但此时此刻,确实可以停下来,思考和梳理。花了点时间把三级网讯看了一遍后,决定先把当前的一些思绪记录下来。

这样一个下午,我突然想到了很久之前主任分享过的,“那时捧着本书,看到阳光从窗台洒进来,我便想,这就是工作吗”,我们一致认为“从前慢”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可就在这样一个下午,我居然仿佛穿透了时空,体会到了当初坐在窗台面前的那个年轻的他的心境。这与往常的工作节奏是不相符的,犹记得这些年来、尤其是这两年来,工作时间都被塞得满满当当,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过多的事务性操作、永远没有尽头的待办事项,让我犹如滚轮上的小白鼠,迷惘又机械地往前奔跑,却又因为缺乏思考的精力而停滞在原地,难得的间隙里,压抑到想哭却哭不出来。

虽然在办公室时也是如此,但仔细回想,那时其实隔三差五就会有一段时间让我来“整理思绪”,很多日记是上班时完成的(就像此刻这样),后来主岗为写材料后,更是幸福极了,进入了“学习——实践——改进”的正向循环,学习和写作,几乎是对半开。那时的“学习”主要是指看上级行以及当地政府的讲话稿,同样的,写作也是写本行讲话稿和各类汇报材料。

“学以致用”真的是进步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成长模式——所以后来离开部门时,我十分不舍。

彼时主任还宽慰我,说想写就写啊,又没人拦着,只不过写出来的东西不会被用而已。那时总觉得这说法哪里不对,可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两年过去,在这两年的工作实践里,我终于晓得了不对的点——是,理论上只要我想写,没有人可以拦着,可一方面,“写”之前要做许多,要持续输入优质的材料,要持续跟进当前的重点,要持续了解领导的动态,这些东西,离开岗位之后,是很难获得的;另一方面,所有的行动都有其对应的诉求,“日记”可以是整理自身思绪,写完了便也完成了使命,可“材料”不是,“材料”就是一种目的明确的工作文书,即便可以不追求某几篇稿件的“被应用”,可如果永远都无法被应用,又有什么东西去支撑呢?最为关键的是,“写”只是载体,在“产出”和“应用”之间的差距,能够得到诸如主任等远高于我的人的指点,不断完善提升自身思考模型和表达能力,才是“成长”的真实诉求。以上这些,都不是“你想写便写”可以实现的。

当然,如果说这两年有什么进步,或许,是我对“成长”的看法不再那么狭隘了——写作技能的提升是提升,固然“写”只是载体,思维模型的精进是更为底层的诉求,但想要得到思维模型的精进,还有许多其它的路径和方法。譬如,设计工作方案、策划项目执行。工作中有太多太多的方面,都可以用来打磨自己的思维模型。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固然工作没有高低贵贱,可确实有“核心”和“非核心”之分的。在非核心部门或非核心岗位做着非核心工作时,过度的追求完善和提升,很容易成为一种“龟毛”,对整体运营效能的提升也没有多大帮助。基于此,至少就我个人而言,会终于朝着核心的部门、核心的板块前进,将自身成长与工作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且让这种努力和进步真正转化为组织运营效能的提升。

以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