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乐

浩瀚宇宙,我不过一粒微尘。

关于帮助小F童鞋

 

20220606

写在前面:希望您在心情不错的时候打开这个文档……如有不当请毫不留情批回来(残缺的智商已无法调动本就为数不多的情商,超担心自己说错话的)

原本这该是在过去三天假期中完成的文档,但因为个人事项,到了第三天才有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而我很可耻地选择了休息(再不睡要挂了)。到了最后一天晚8点的时候,我认真想了下,觉得比起空洞的致歉,不如转天带着应有的文档而来(仅代表个人想法,这么做也是不对的)。

来,先接着节前最后一天没说完的,关于小F的。

那天您在邮件里,以及当面,都有提及,让我多帮帮她。后来,我还蛮认真想了想,怎么帮,然后发现——哎,等等,问题好像不在这里。

最大的问题,是她没有主动发起求助。与我相关的唯一的一次,就是上次宣传碰头时,她说,工作上有点不顺,我顺势和她就工作现状聊了一下,针对很表面的问题给了一些充其量称为小贴士的建议。在此之后,便再也没有消息了,倒是隔一周后,小Y来找我时,我问了下最近她有没有什么改善,答曰,之前的问题好像好一些,但也说不上多大的改善,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就来了。喏,您知道的,我算不上是一个多么热情洋溢的人,别人不问,我是没那个心思去主动建议的(有这时间干点啥不行,睡觉不香吗)。她的被动,是我帮助她的最大的客观障碍(当然我主动也不是不可以,但她本人迫切希望改善现状的主观意愿,远比他人建议或“指点”更重要,对吗,毕竟那么初级的工作方法,百度上一搜全都是)。

第二大的问题,是您作为她的直线管理者,没有那么尽心尽力地去帮助她快速融入新的岗位(此条纯属我的无依据主观臆测,如有不实,接受反驳)。您之前也说过,现在不比从前的美好时光,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让一个人慢慢成长。既然如此,自她到岗之日起,就该有明确的月度目标(可以告诉她也可以不告诉),实时观察定期评估,如进度偏慢则对症下药帮助提升,确实双方都尽力了还是不达预期,再说。从小Y的描述中,您把带人的任务交给了他(但好像没说该如何带人,或许想让他在实践中自行摸索?),可是时不时的,又经常直接向小F下达工作指令(这是个很久远的问题了,我已经放弃抵抗了,全力配合您的工作习惯就好),以至于他和小F都会陷入混乱。没有一个清晰的、可量化的目标(譬如每周几篇网讯、外稿),工作质量全凭“感觉”,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是很容易在千头万绪中失去方向感的。以及,只提要求不给方法,也是耍流氓(一天一个视频,然后呢,过程指导呢,比如您要求她制定工作方案了吗,什么时候制定,针对方案里不完善的点,您会不会指出来让她去思考如何改进,改进后还不满意怎么办,再让她想还是直接给答案,想几次还不达标给答案,以上过程大约需要多久,有没有在工作正式落地前为她预留必要的“训练”时间)。

排第三的问题,是您作为她的直线管理者,没有为她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哎哎哎,为啥还是您,嘿嘿,第一责任人可不是乱说的嘛,或许您也认同,作为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除了关注推进本部门重点工作事项之外,主要的责任就是带队伍了吧,通俗点说,就是管人嘛,即便是推进重点工作,也是通过人去完成的)。具体表现在,当您发现小F工作上存在问题、但自己又不主动询问领导和同事时,没有召集部门内的前辈们(包括但不限于两名秘书)开个碰头会,请他们多关注新人的工作状态,主动发起帮助——喏,比起跨部门的我,本部门前辈对后辈进行工作上的关心和指点,就顺理成章多了(如果您觉得部门氛围很好,这方面不存在问题,或许可以看看当时写的聊天记录,她说到了部门同事淡漠、自己不敢问的问题的,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不清楚,但至少她的视角里是这样的)。

至于被调侃的谈心谈话,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找出她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然后逐个击破。譬如,怕是么,每天X点到X点,我给你留的答疑时间,如果你求助部门同事后还是得不到答案,来找我(不要跳过同事、同事、同事);譬如,不达标是么,现在你的工作任务一二三四五,自己去列这些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哪些你能解决的、多久解决,哪些你认为自己现在做不到、需要我或者其他同事帮助你的;再譬如,你需要了解到,给你的成长期限是XX,你需要达到的底线是XX,如果你真的做不到,那么到时候将无法通过试用(不是“如果不达标就退回”这样含糊的说法,需要精确到达到多少篇独立网讯、外稿,工作差错率在百分之多少以下等具体的指标)。就,不知道聊了那么多次,有啥进展不(可能有,只不过我不知道)。有时聊天可以就是聊天,但工作中的谈心谈话,可不能止于“谈”的。

最近对一句话很有感悟,“养儿方知父母恩”。话是俗了点,但真的到了这个阶段,才能真的读懂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也明白了您说的,有的事情设想只是设想,真的经历是另一回事)。这句话换个情境也同样适用的,在自己开始带人后,才晓得带人这件事多么耗费心力,对您手把手把我从不成人样教到及格线之上的感激之情更甚。虽然这么说有点那啥,但如果您在带新人的过程中觉得烦或者累,就想想我,那么那么笨又不开窍的家伙,一遍一遍讲都不得要领的家伙,都能救回来,后面的都不是事儿(毕竟现在的孩子一代比一代聪明)。来,吸气,呼气,冷静,加油~

其实在节前小Y为视频号的事来找我的时候,他提到的一个信息让我认为您已经做出了留人的决定。他说,您把小F拉进了主任群(大概是这个吧)。结合您将视频号交给小F负责运营、并亲自转发票圈的行为,我的解读是,您对她的工作相当支持,也有长期带人的架势。所以那天在食堂,我问您,是不是已经做出决定了。或许这不是一个正式的决定,但可以理解为是决定了吧(尤其当我知道视频号这项工作实质是“送分题”之后,最开始我以为这是给小F的最后一道考题,做得好就通过,不好则退回)。

基于这个前提,您又希望小F尽快成长的话,那么或许可以从引导她主动发起求助(对您的、对同事的、对我的)开始,以及为她量身定制清晰的目标(虽然秘书岗位很多工作无法量化,但宣传板块还是有很多可以设定定量指标的),定期跟进,针对有差距的部分逐项指导,直到她走出新手村。

但如果,我推测您已经做出决定的这一前提是错误的话……那么分行机构改革将在6月底前完成,届时相关人员也会同步调整到位,在此之前大约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老总将汇总各部门近期招聘需求。这意味着,或许等不到她期满了,您在一两周内就需要作出走或者留的决定,亦或,承担几个月的人员空窗期。当然还有另一条路,即通过老大特招。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关注下南湖支行ZXH,那天参加座谈会,据说他是支行宣传担当,原本我以为只是做做工团条线的,但貌似支行一些正式的信息稿件也是他写的,号称“第一枪手”。其实,咳咳,我近期对“推荐人”这件事有点恐惧,因为识人不清会耽误事儿,譬如小F到岗之前我很难想到她的工作评价会是这样的,又比如更早之前我还把陈之豪列入过秘书候选人,但这次去开了座谈发现,真不行,这孩子躺太平(讲真既然如此为啥一定要工作呢)。

小F之外想同您分享的,是我最近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无情了。嗯,怎么说呢,比如,在做劝退这样的事情时,我不太会代入对方的情绪,代入更多是模拟对方的想法,然后针对ta的想法做好预案,一切以岗位职责为出发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落脚点,像一台机器一样去推进一些事项,期间没有情绪。不晓得别人在工作中,是不是这样的状态。

(午休结束,暂停)

---------------------

休假回来后有一个感受很明显,就是老总的变化。

虽然感受到老总的变化是很经常的事情,她有个特性,就是会很快地去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然后迅速完成进化,不断变成更适应当前环境的个体。关于这一点,我是很佩服的,您知道的,对于一个有着“执”倾向的人来说,“改变”是一件很艰难的事,说好听点叫念旧,说直白点叫冥顽不灵、适应性欠佳、灵活性不足。

我花了一点时间,来分辨这是由于自己一孕傻三年导致的错觉呢,还是她确实改变了,后来发现,可能兼而有之。当然也有可能,是仅针对我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不过于纠结细节了。

初到部门时,乃至之后的一两年,老总都十分纠结于一些细枝末节,以至于在细节上耗费了过多时间,对工作的整体推进造成了一定影响,最后大家加班加点去确保时效。

现在的感觉是,抓大放小,把握关键节点,关注整体进度。

虽然在有些工作的处理上我还是无法理解(比如某文件在发文前我请示需不需要会签,理由是涉及相关部门,她说不需要,理由是最小范围控制知情群体,但省行批复需要会签,于是省分行专业打电话问分行专业部门,专业部门不知情再反打给她,感觉好像并没有在正式发文之前有效控制知情人员),不过整体工作感受比之前还是好多了。

---------------------

最近部门里的小C童鞋工作积极性的消沉比我想象的更严重。

作为个体,我很能理解他,某种程度上他算是“觉醒”了,在工作的无情压榨下引发了健康问题,继而开始思考人生中更为重要的事情,最终决定暂且先把工作与生活分割,严格限制工作投入时间,追寻更为丰富的人生体验。

可作为同事,我其实并不希望他变得过于佛系,亦或是仅仅被责任心推动着并不愉快地去完成一些事项,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质量都会受到影响,他没完成的,总要有人承担。

面对这种情况,我不知道标准答案是什么,也在想他与小F当前状态的相似性。可想了想,或许不太一样,他是清楚自己要什么的,当前行为是有意为之的,但小F可能不那么清楚,对很多事情也是力所不能及的。

就,先观察一段时间吧。

---------------------

保护主观积极性真的蛮要紧的。

之前考察的时候,提到了个贷全天候轮值,老总和支行行长说,“XXX本来就每周六要去加班的,那正好咧,也没什么变化”,支行行长立刻表示不认同,“那不是这么说的,他要去那是他要去,他是自愿的,他去了有满足感,不去也没什么负罪感,但规定他要去,去了变成是应当的,不去倒成了问题,感觉是不一样的”。

回想了自己身上发生的,确实如此。有些事就算没人说我也会做,可有人说了,我再做,总好像没有自己自发去做那么有成就感。要是逼得紧了,可能还开始躺平(摆烂)了,“我就这点能力(爱咋咋的)”。

对于自身,我们可以要求自己纠正心态保持积极,不过对于群体,还是要关注这种心态上的微妙变化。

---------------------

《小强升职记》这本书里的老付真的和您神似!

以至于看的时候我时常有“对对对,如果是主任他一定也会这么和我说”的感慨。哈,其实这是一本很基础的时间管理故事书,但基于我在这方面的无比薄弱,就觉得挺合适。

过一段时间,再检验下成效吧。

---------------------

我觉得自己太不胜任当前岗位了。

如果您是机构的老大,会怎么处理我呢?

如果您是我,又会怎么做呢?

---------------------

以上。


评论

热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