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乐

浩瀚宇宙,我不过一粒微尘。

西方版的断舍离——《精要主义》书评

 

近期阅读了一些关于时间管理、提升效率类的书籍。大约是从小就深感时间紧迫,在这方面的阅读积累不算少。可以说,在一个相对宽泛的“效率”类阅读主题下,这本书依然可以归到“推荐”一列,尽管它所讲述的原理十分简单,即人生的断舍离,或者说是极简主义。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频频想起另一本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起初,是源于书中对人是一种“单任务”生物而非“多任务”的描述,到后来一些教人如何找到“最重要的那一件事”的具体建议,直至“并非不能同时做两件事,但不能同时专注于两件事”,迫使我看完书后立即去翻那本书的作者——嗯,不是同一人。不晓得两本书的作者是否是一人认同并追随另一人的理论,否则以书中的类似观点及雷同表述,是非致敬即抄袭的地步了。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很明确,人生有限、诱惑太多,找到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核心,一切围绕核心,对此外的所有事物都说“不”,度过有意义的一生

整本书的框架很清晰,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精要主义者的思维模式,其中引出了实现精要主义三步骤“探索、排除、执行”,后三个部分则逐一拆解了每个步骤里的要点,帮助读者将“精要主义”转化为一种系统化程序,用在碰到的任何一种情况和做出的任何一种尝试中。

和《拖延心理学》类似,每章的结尾处都有作者整理的摘要,简明扼要(虽然对我来说有点过于简洁了),合起来就是整本书的脉络。

第一部分 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

时间与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拥抱三条核心真理,“我选择我要做的事”,“只有小部分事情是重要的”以及“我能做任何事但不是所有事”。

选择

●不加思考的努力等同于习得性无助。

●无视拒绝带来的“失落感”。

●高度重视选择能力,它的存在独立于其他任何事物、任何人及任何力量。

甄别

●更多努力不一定能带来更多收获,“更少,但更好”可以。

●几乎一切事情的次要性再怎么高估都不够。

●扫描环境,寻找重要的少数,淘汰不重要的多数。

●拒绝好机会,拥抱真正的契机。

取舍

●审视每一个机会,

如果对努力要实现的最终结果没有太大贡献,就不做那么多不同的事情。

●在关键性战略领域,做出理智、慎重的权衡取舍。

●强迫自己权衡两者,并战略性地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

本章特别关注:“成功悖论”

●第一阶段:如果我们真的有清晰的目标,它有助于我们取得成功。

●第二阶段:当我们成功时,就会被冠以“可以去找的人”的称号,成为“老好人”,只要你需要,就总能找到这个人。这样,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选项和机会。

●第三阶段:当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项和机会,实际上也就被要求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便会导致精力的分散。我们被千头万绪的事情牵扯得越来越无法集中精力。

●第四阶段:因为精力分散,我们无法实现原本可以实现的个人贡献峰值。成功所带来的后果最终瓦解了最初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那个真正清晰的目标。

第二部分 探索

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要识别出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我们需要思考的空间,需要观察和倾听的时间。但是,探索本身并不是他们的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将有意义的少数从无意义的多数中甄别出来。

抽离

●为自己创造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适时抽身,退一步看清局势。

●用每天的第一个20分钟来阅读经典。

审视

●放眼全局,而不是纠缠细节。

●去粗取精,自律地调查筛选。

●写日记,成为自己人生的记录者。

●实地探索,认清问题的本质。

●捕捉不正常和不寻常的细节。

●明确问题,走出逃避推诿的怪圈。

游戏

●让游戏重回日常生活。

●用游戏激发创意。

●从过去的经历中开发出有关游戏的记忆,让儿时的激动重现。

睡眠

●对自己的思想、身体和精神进行足够的投资。

●粉碎睡眠的恶名,保护最重要的资产。

●在工作中采取一些措施来明确地鼓励睡觉。

精选

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就是一个肯定的No。

●只接受前10%的机会。

●制定一种既有选择性又明确的标准。

放弃“不错”,等待“最好”。

第三部分 排除

摆脱无意义的多数:任何时候你没有对不重要的事情说“NO”,就意味着你默认自己对它说了“Yes”。

澄清

●“很清楚”不够,“真的清楚”才行。

●精要目标既具体可行,又鼓舞人心;既充满意义,又容易衡量。

●只有目标真正明确,才能达到真正优秀。

勇气

●把决定和关系分开。

●优雅地说“不” 并不代表必须使用“No”。

●关注权衡取舍。

●自我提醒,每个人都是销售员。

●说“不”是用人气换尊重。

●一个明确的“不”比一个模糊的“是”更优雅。

放弃

●小心禀赋效应,假装你还不曾拥有。

●克服对浪费的恐惧,承认失败,让成功开始。

●不要强己所难,寻求中性的第二意见。

●小心现状偏见,运用零基预算法。

●不要随意承诺,先停顿,再说话。

●不要害怕错过,逆向试行,战胜害怕。

编辑

●删减,自律地抛弃那些好选项。

●精缩,用有意义的活动取代无意义的活动。

●纠正,反观核心,调整方向。

●少量编辑,知道在什么时候谨慎克制。

边界

●不要把别人的问题,变成你的问题。

●设定界限,才会拥有自由。

●找到自己的坏事者。

●制定社会契约。

第四部分 执行

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做容易做的事是人的天性。

缓冲

●作完善的准备。

●比预计时间多留50%。

●做好情景规划。

扫除

●弄清核心目标,确定扫除的障碍是什么。

●锁定障碍,但不要试图一下子扫除所有障碍。

●扫除障碍,从小处开始。

进步

●关注最低可行性进步。

●做好最低可行性准备。

●直观地嘉奖进步。

心流(其实我觉得这部分不该叫“心流”,心流更像是“专注”那个环节的内容,这部分更像是“习惯”):

●彻底检修你的触发器。

●创造新的触发器。

●先啃最难啃的骨头。

●建立混合型常规。

●陈规陋习逐个击破。

专注

●想清楚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专注当下,把未来清除出去。

●给每一个清单排列优先顺序。

整理以上每章Tips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作者在“编辑”上的高超——虽然这些要点让我觉得过于精简,但得益于书中大量贴合的、鲜活的案例,使得我在看到要点时,很快就能回想起对于的案例,连带当时的感悟也一同呈现,可以说,作者用尽量少的文字,描绘除了“精要主义”的整体框架。

效率类的书籍看多了,发现背后的核心观点是一样的——找到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那件事,一切都朝着那件事推进,对其余的人和事说“不”。而不同的书,从不同的面切入,也配备了不同的具体的方法,供读者根据自身的情况酌情使用。比如拒绝,其实更难的是找到那件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大多数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压抑自我的,更多的是服从和执行。也因此,网上不乏“我获得了世俗成功但内心空虚无比”“我躺平但我并不甘心平庸”等内外不一致的案例。如果幸福、美满地度过这一生,还真不是有钱就能搞定的,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打破思想的禁锢、敢于直面内心、制定可行计划并坚定执行。“一旦我们放弃自己的选择,别人会替我们做出选择”——书中很多地方,作者都反复强调了一个观点。这句话于我而言触目惊心,因为它如此真实地反映了近三年我在新岗位上痛苦不堪的根源。我想,或许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日常。

庆幸2017年的际遇,我开始踏上了极简主义的道路,去繁存精,尽管在一些方面进展缓慢,但终究是走在了觉醒的道路上。

人生路漫漫,世间多纷扰。秉承初心,坚定前行,本就不是一件易事吧。

以上。

 

阅读日期:20220420-0424

阅读介质:电子书

阅读来源:微信读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