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乐

浩瀚宇宙,我不过一粒微尘。

学习模仿下知乎上高赞答案的分析方法

 

20210315

这几天看了N多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回答,其中浏览到一个问题,是“最理性的暗恋是什么样子”(说到人类情感,貌似大多数人还是关注爱情啊,友情就不值得被关注吗?)。

一名高赞答主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最理性的暗恋,就是努力让暗恋成真吧”,并阐述了自己的过程:高中恋上,但一直理性克制,不断靠近,同上TOP10,但一个南京一个武汉,依旧克制,最终相聚复旦,修成正果。

印象比较深的,是答主在每一次节点上的理性剖析。

起初,她分析,对方是理科实验班,她是普通班,她不如他;他成绩比她好,她不如他;他颜值高,她不如他;她先喜欢他,所以她对他的需求大于他对她的需求,她还是不如他。综合考虑,她先努力了一学期,进了年级前19,进入实验班。

考上TOP10,两地相隔,她分析,还不是时候,于是决定,继续暗恋,保持联系,关心他,对他好。于是,大一到大三,她逢年过年必打电话,只要是他的生日,必祝福,从未耽误过,从未。

大三时他来找她,在长江大桥上,江灯亮起,细雨朦胧,她想表白,但她想,他会感动,却不一定会接受。于是她锁定了考研目标,成功后表白,圆满。

虽然在我看来,修成正果的很大原因在于,故事中的他也是喜欢她的(否则,为什么大三考研前夕,专程来告诉她未来的理想院校和工作地)。

但这是唯一圆满的答案吗?但就像很多人问答主,“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答主给出的回答一样,“不需要坚持”。把追到他当成自己进步路上的一个副本,获得最高的副本奖励固然是好,获不得也没事,因为自己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小白了

我很欣赏这种态度,可以想象,假设故事中的男孩子对答主真的没有感觉,答主无论如何都不是他想要的另一半,那么他们两个的故事不会是happy endding,但是就答主的人生之路来说,她也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进阶,就算不是那个他,也会有另一个更好的他走入她的生命,续写未完的故事。

虽然我没有那么聪明通透、理性克制,但在我懵懂的时期,本能地作出了类似的选择——被主任表示“坚定到让我惊讶”的那种执着,其实于我而言根本就不是消耗意志力的所谓坚持,我只是一直在追求成长,任何有益于成长的,无论过程是否艰辛,我都愿意尝试,经过时光的淬炼,成为了他人眼中的坚持。

而中间有些许差池的,或许就是与主任的关系。

因为不够理性克制,因为一时放纵了感性,忘了自己的初衷——我这辈子啊,能这么看着他就够了,生命中有这样一个人已经是莫大的幸运。在大三那年的长江大桥上,答主说,她已经想好,“我不需要嫁给他,也不需要成为他的女朋友,我只想一辈子看着他,看着他优秀的样子,就行。”

我当然不是爱情,但人类情感是互通的。

-------------------------------------

我想,我可以参照这名答主的模式,来模拟分析。

1.他的职位比我高,我不如他;

2.他的工作质效比我好,我不如他;

3.他颜值高、情绪稳定、作息规律、体型管理好,我不如他;

4.总是我主动发起交流、寻求指导,所以我对他的需求>他对我的需求,我不如他。

-------------------------------------

曾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们的交流频繁,但我事后回想了一下,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2018年9月网讯改版事件之后,我放下了对于工作的期待,写下了辞职信,然后怀着一种“临走前多学点”的心态开始主动和主任交流,午间吃饭我必跟,聊工作聊时事聊兴趣聊各种。在记忆里那时我们开始熟悉,但稍微深究一下会发现并非如此,因为2019年的1月份双会专版,小秘书因为发烧无力组稿,拜托我去找主任请求换人,结果我吃了一个软钉子。我们只是交流多了,并不是我被接纳了。

2019年3月小秘书离职,我依然做着自己的写作机器(小秘书离职后说,觉得那时我完全不像一个人类,就是没有感情的写作机器,每天就是看文件、写材料,除了帮助指导她,再也没有别的事项,确实,那时我争分夺秒)。也是那时,主任与我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真正接纳了我。

2019年9月我离开部门,起初的半年部门摩擦不断,我真的无力应对,一边是新的岗位新的业务新的要求,一边是旧人旧事旧情的消耗。但在一次次碰撞和摩擦中,交流和沟通也愈发深层了起来,似乎关系更甚以往,到了看到有趣事物都能毫无压力顺手转发的程度。但这,也为后来的绝交带来了隐患。

2020年6月25日,端午节,我收到了那则微信。从那之后,主任严格履行他的诺言,再无主动交流。而我,总是担心自己从他的世界里淡出,无论有必要没必要,都会主动发起沟通。但与2018年的不同是,此时我有了期待。最最开始,或许主任也需要适应,并没有太过明显的隔阂,但大半年过去了,我越来越多地感觉到“尬聊”。

到2021年的3月,我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交流于我个人无益,于主任更是一种打扰,我不过是害怕自己被遗忘而强行停留,这样的交流已经违背了我的初衷,毕竟起初,我只是想这样看着他就好

所以我看了许多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学习如何友善地对待珍视的人,最终在一个个事例的翻阅中,决定先遵从主任的意愿,退后,保持距离。

之前我总有种错觉,以为我们达到了朋友的平行交流程度,但回头一看,更接近真相的,应该是,主任对于有悟性、有灵气、也有家庭渊源(父辈有不错的交情)的小秘书是真的投入了心力,小秘书的离职应该是真的有打击到他,或许产生了“被辜负”的感受,而那时毫无期待却认真工作的我进入了他的视野,他将部分心力转投在了我的身上(那时真的教了我许多,不只是写材料的东西)。就像主任在绝交前一次交流中提及的,我是他的“一念之差”,所以我的被修正,是必然的结局。

-------------------------------------

那么回到现在,我是真的关心他、还是担心削弱自己的存在感而不断找他?

恐怕是后者。

我是不是因为没有真正地关心他、关注他而已经不了解他当前的兴趣领域和新的思想变化?

恐怕是的。

我是不是因为困惑于与他的关系而耗费了太多原本可以用于个人成长的时间和精力,也错失了与他一起进步的机会和可能?

恐怕依然是的。

他是不是并不希望我在反复的纠结偏执中走向不好的方向?

我不确定。

以我对主任的了解,应该是无所谓,因为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且为自己负责。但基于人性向好的基本信念,他总也不希望我自我毁灭的。

如果我继续现在的状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猜测纠结上,持续拿一些毫无意义的小事来打扰他,可以实现我的自我成长需求吗?可以让自己成为想成为的样子吗?可以增进或维系我与主任的关系吗?

不能。不能。不能。

对自己来说,我需要时间来沉淀、学习和成长;对于主任来说,他需要距离、空间和自由。

在端午事件时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即友谊也是需要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我们的现实基础相差太多,那短暂的一年时间是对方的一念之差才得以让我一窥天光,我距离自己想要的位置还太远、太远。

我真的还没有资格,成为主任的朋友。

所以对我而言的理性决定,是保持距离,保持联系,关心他,学习他

逢年过年,不要忘记送上祝福,永不缺席。

工作交集,不要刻意扭捏回避,大方自然。

(敲黑板,别扭是我近段时间最大的问题,内心不愿远离行为却要疏离,要怎么别扭就怎么别扭,心口不一的人啊,就容易拧巴。所以我停下来,不断不断梳理内心。)

我还有许多未完成的事项要去完成,我眼前的工作生活有太多不足。针对我那么多不如他的地方,综合考虑,我决定要改变:

1.我要认真对待工作,呈现更加高质高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来获得职位上的进一步晋升;

2.我要锻炼自己坚韧的工作心态,更稳妥地应对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一点是建立在,我判断自己的工作能力已经可以满足当前岗位需求的基础上);

3.我要尽快完成减重,即刻起建立良好的作息,修炼情绪管理,不断塑造和呈现更好的身心状态;

4.我要让自己变得精彩,尝试与他人建立一些广泛善意的浅关系,减少对他的需求。

减少我对他的需求,让自己变得更好,等待合适的时机。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具备了相当的现实条件,我想,有些事就会像主任所说的那样,水到渠成。即便因为曾经的一些错误和偏执的行为,使得我们无法成为可以交心的朋友,我想,能够在平行的地方远远观望,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以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