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乐

浩瀚宇宙,我不过一粒微尘。

小F非正式谈话记录

 

写在前面:

与小F聊一下工作情况被列入上周工作日程,因为春招一直未执行,预备顺延至下周。周五下午因小型碰头会意外得到了一个谈话契机。

通过谈话得到的有效信息极为有限,且部分内容真实性存疑,谈完后找小Y补充了部分背景,但依然难以形成结论性观点,因此选择将谈话内容记录下来。

谈话时由小F主诉,部分问题反复出现,整理时按照内容归入对应类别。

谈话纪要之外,也整理了一些个人想法,在最后(挺啰嗦的还,当唠嗑了)。

-------------------

谈话日期:2022年5月20日

谈话地点:12楼小会议室

谈话对象:小F

谈话目的:了解其工作情况及主观意愿

 

聊完工作后,小F和我说,最近工作很郁闷,想找我聊聊,就此开启此次谈话。根据谈话内容,当前工作中困扰她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我做的工作经常被指出问题,让我产生了很深的自我怀疑。”

我愿称之为,多方批评引发畏惧心态。

小F说,她比较粗心,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小差错,您和小Y会反复指出来,时间长了,她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对自己产生了很深的自我怀疑。在我问具体案例时,她给出了网讯稿件错别字和用词搭配的例子。

关于错别字,她说虽然都是很简单的错别字,但是她审核的时候就是看不出来,到别人指出来才发现,并常伴有不可思议的感觉;关于用词搭配,她说在她写稿时会出现一些很奇怪的搭配(无举例,我不太确定她指的是什么,譬如是不是一般常见的是“召开会议”“举办会议”,而她会写“进行会议”这样的),但对于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她自己说不出所以然。

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建议她可以尝试改变看待批评的心态。工作中他人提出的批评,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可以让我们在不熟悉的领域快速找到改进的路径,这是非常宝贵的指导,要珍惜并感谢提出批评的对象(毕竟这年头愿意提出批评的人不多了),而最好的感谢方式,就是避免再犯出现过的错误,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具体方法上,可以考虑把别人提出过的问题记录下来,下一次做某项工作时,翻看一遍之前这项工作相关的问题,在做的时候修正,并且观察之后他人的反馈(之前的问题有没有改善,有没有其它问题,整体是不是比之前进步了)。如果没有得到反馈,可以主动询问(比如一周一次,询问本周自己的工作表现,下阶段需要重点改进的地方)。

“我想做好,但没有人告诉我怎么做,我不知道该做什么。”

我愿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小F说,她知道自己的工作没有让部门满意,她也想做好,可是工作千头万绪,她不知道怎么做好,也没有人告诉她该怎么做。她还提到,说您和她说,她已经很幸福了,现在部门里还有两名秘书,说小Y之前只被带了一个多月就单飞了(您咋不同情我一下,零交接)。她举了个例子,有次她写的稿件被小Y退回,说不对,但那明明是照着小Y之前(1年前)的稿件写的,她觉得很委屈。

对以上的表述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我了解的部门氛围和具体人员的性格特质,不太会出现她所说的这种情况。于是我追问了具体的细节,确实得到了和之前表述相悖的回答。譬如,负责网讯审核,那没有告知审核标准吗,不告诉的话,怎么审核呢。答曰,标准是说过的的。于是我说,网讯审核的标准,同时也是写网讯报道的要点,审核时这是标准,自己写的时候这是要求。至于觉得自己写得不好,那就多看,增加输入才能输出。参考稿件,一定要就高,作为分行办公室秘书,该看的是总省行网讯,杭外的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政府官网,也都是很好的学习素材。至于小Y的稿件,这些年他正是快速进步的时候,看不上一年前的稿子很正常。如果工作中有问题,与其等别人主动来教,不如自己大胆开问——但在问之前,先做好功课,别拿百度能查到的东西去占用他人时间。

“秘书岗位和我以为的不太一样。”

我愿称之为,梦想照进现实。该内容引出了将来职业选择的话题。

小F说,她以为的宣传,就是拍拍照做做策划排排版,但当前的工作内容,和她想象中的有不小的差距。

我具象化她的表述,问是不是她以为的秘书岗更类似于党团工会活动宣传,但当前做的是类似政府口径的官方报道,是很严谨的,她说是的。我追问,那么这几个月中,她有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个岗位,又适不适合这个岗位,在继续做下去和回去做客户经理之间,会如何选择?

毫不迟疑表示要留下。

(当时聊到这个点的时候,真的太难了。我斟酌了一下,还是继续了这个话题。)

我以自己为例,和她分享自己回看每个职业转折点时的想法,从柜员到秘书时的从抗拒到不舍,从秘书到团委时的落差和遗憾,告诉她挑选自己内心认同且擅长的工作,是提升幸福感很关键的一点。一时的得失在当时看来很重,但从长远来看,符合本心的选择才是最无憾的,同时也更容易做出获得外界认同的成绩的(疯狂暗示)。

小F问我,当初我没那么喜欢秘书岗,可也坚持做下来了吗。

(吸气,冷静。)

我说,抗拒、喜欢,这些都是我内心的情绪,属于心情范畴,这是主观方面的,客观层面,我在第一年把分行宣传做到了全省第一(咳咳,虽然主要是本身分行底子好,加上那年第一放松了),这是个人能力与岗位匹配度的问题。我们要重视主观意愿,但也不能忽略客观能力。你之前的个人客户经理业绩不差,但秘书岗的工作表现不算理想,其实需要认真去考虑一下,你喜欢什么,又擅长什么,当前你做的,是不是真的适合你。

秒回,喜欢秘书岗,想要继续做。

于是我问,你那么喜欢这个岗位,可工作中又存在许多问题,那么你有没有梳理过这几个月来,你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导致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些原因有没有什么改善的措施,可以达到的改善程度是怎样的,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这些你有想过吗,无论多少,可以说一下吗?

一段沉默之后,得到了三个字,“多学习”。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以什么检验学习成果,都没有。

至此进入“避而不谈实际问题,问就是我喜欢我愿意我要做”的死循环,没得聊了。硬聊下去,要变成人事部门约谈劝退的剧情了。

“加班多,领导凶,同事冷漠。”

前两点我勉强可以理解,第三点不符合我的默认选项。

加班问题,小F说,自打她到岗以来,除了被封居家办公的日子,部门加班都要到八九点。她说,加班时间长了,她觉得特别累,好像失去了自己的人生。问,是因为遇到了阶段性工作任务吗,她说不太清楚,总之大家下班都很晚。既然不了解部门情况,那就说说自身情况吧。于是问,她为什么加班,上班和下班后都在做什么。答曰,上班时间学习文件,看网讯,审网讯,下班后改稿。

对此,我建议她将有实际内容的工作事项放到上班时间,学习类的可以放在下班后,这样就可以避免被迫加班了。今天状态好,多学一会儿,状态不好或者有事情,就回去。她直呼这样好(这个……三个多月没人和她说过吗……虽说学习很重要,但上班时间放着具体工作任务不做去学习,部门是不是太宽容了点)。

领导问题,小F说,非常怕您。我说您很温和,有什么好怕的呢(其实我可太清楚为什么了哈哈哈哈哈,但咱还是得问)。她说,就是怕。

这个怕的问题呢,我实在是很有感触,毕竟怕了五年。大致我晓得她的点在哪里。于是我告诉她,主任态度很温和,但这是性格特质表象,需要认识到,主任自身的专业水平是非常高的,这意味着对工作的要求也会很高,而很多时候达不到他的要求,或许他说了,或许他没说,但你心里也很清楚他并不满意,所以你会本能地害怕他。这没有关系,怕就怕,这是你的情绪,但情绪之外我们要去做一些事情来改善,譬如如果你认为自己当前的水准达不到他的要求,那么就要多学多练,尽快提升能力,就算一时达不到、也要不断去接近他的标准,甚至将来有一天超越他的标准。到那时,你可能就会发现,自己不再害怕了。

领导问题还有个延伸,是朝令夕改和不同领导之间意见不一。小F说的这两个点,您也是清楚的,就不赘述了。

我给的建议是,对于领导的朝令夕改,心态上要理解,办公室的很多工作并不是标准化工作,有时或许是领导想的时候是这样,你做出来了具体的东西,让领导发现了原有设想里的不足或者触发了他更好的想法,那么修改甚至推倒重来都是可能的。也有可能是更上级的领导想法发生了变化。“变”是工作中的常态,用平常心看待就好,做好相应的“改”。有条件的话,去记下每一次变的前后,以及你自己对“变”的理解,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契合领导的想法。关于不同领导间的不同意见,遵循具有管辖权的最高级别领导的意见。

同事问题,小F说现在办公室都是安静的,大家都在自己位置上看电脑,没有交流,氛围很压抑。

这一点我是不太能想象的,所以也问了,大家工作期间上个洗手间倒个水什么的,回来不聊两句吗?一天下来,也没个工作交流一下吗?她说没有。

我不太能想象,就隔壁财务那个叽叽喳喳,办公室这一半安静如鸡?大概真的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会成为那个倒完水回来和别人聊两句的那个人吧。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去适应所在的环境,别人替代不了。

“领导认为我没有想法。”

小F说,在部门例会上,需要交流各自的年度工作计划,她什么都没有说出来,您觉得她对工作毫无想法。问,为什么没有说呢,是不知道要交流吗,答,不是的,知道要交流的,她也问了小Y,小Y告诉她,就是把自己打算做点什么说一下;问,那为什么不说呢,答,脑子一下子懵了。

她还说了另外两件事。一件是最近行内资产拍卖的微信,您交给她负责,她给了初稿,挑了她认为比较重要的信息,您反问她为什么要呈现这些信息,并提出了很精简的一个修改方案。她觉得,虽然推文内无法列全全部的要求,在拍卖页面也会有详尽的条例,但作为可能对拍卖资产感兴趣的人,能大致看到主要的要求,也是挺要紧的。当然,面对您时,她什么都没说。另一件是有一次她鼓起勇气找您谈工作,到您面前就吓懵了,什么都没说出来,被您教育,下回找领导汇报,自己先列个提纲。

根据她举的事例,我建议她下回尝试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像和我聊的时候一样,把自己为什么那么做、怎么想的、对修改后方案的疑问,都在工作交流中表达出来。至于工作计划,要在平时就思考。最简单的,团委和办公室宣传有很多的交集,相关工作计划可以拿来用。而看见领导就懵掉这件事,无非是害怕被批评,这就回到前面聊过的工作心态上,尝试改变看待批评的心态,加快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直接点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想法写纸上,懵掉了就看笔记。

以上是此次谈话的主要内容。

-------------------

就我个人而言,聊完后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即我知道存在问题,可能还是比较深的问题,可小F提及的只是浮在表面的小问题,在一些方面稍有深入便无应答(譬如工作方向的选择),我无法通过这些小问题捕捉到背后潜藏的根本问题,以至于除了就谈到的问题根据个人经验给出一些浅表的建议外,无法更好地帮助到她。

为了做出更好的判断,谈完后,我找小Y要了些补充信息,也问了您的看法。

小Y说,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是某种新型躺平方式,即“只要我不会,事情就找不到我”,以无能实现清闲。

我不能完全否认这种可能,但从逻辑上来说,在可能被退回的试用期内采取这种操作,不是理性选择。无论原因是什么,她想留下来的心情是很迫切的(但好像并不执着于哪个部门哪个岗位,能留下就行,不知道您有没有同感),只要这一点成立,那么至少在确保自己可以留下来之前,她不太会采用这么消极的懈怠方式,说现实点,装都要装过这半年。

但,也有一种可能,即她知道分行本部招聘的借调是不太会退回的,就像我们签订合同后,不作大死不会开人一样(可能是支行传导的,也可能是这栋楼里的某些同事传导的),所以为了将来长久的太平,底线运行。在这次谈话中,我有意提及了分行本部招聘试用期考核不合格被退回的问题,告诉她秘书岗是退回率最高的岗位,和我交接的前任就是被退回的,以至于我做了两年噩梦,借调转正后又过了一年才逐渐平复。不知道她能听进多少,但如果她真的是高级躺平,那在转正之前该有明显转变。

您认为是主观上的问题,还举了学照相的例子。如果我没有理解错,您的意思是,有一些只要有心去做,马上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在小F的身上您也没有看到改变,因而觉得主观上的问题比较大。

我有一些不太一样的看法,不一定对,但或许能提供另一种思路。

直觉上,我认为她的主观方面没有太大问题,虽然原因不明,但她是真切地想要留在分行本部的。在这个意愿的前提下,她是有直接的动力去达到当前试用岗位的要求的,不说多优秀,至少要达到让部门不退人的要求。谈话中她也提到您找她谈过两次,还明说了达不到要求要退人(但从她的神态来看,我觉得她没信,所以后面才举了我岗位的前任的事例),小Y也经常找她谈,所以她是知道自己做得不好的。

但在客观方面,更确切地说,在现有能力方面,她是明显不足的。在很早的时候,我对她的整体评价是,对宣传工作有较高热情,但偏向党团工会(逻辑性框架性较差)。从目前工作表现来看,那些您和小Y觉得“做不到是不重视”的小问题,或许并不是那么小的问题。

读写能力

譬如,错别字。错别字是个常见问题,尤其是又忙又累的时候,错别字是层出不穷(那篇存在大量错别字的讲话稿记忆犹新,连首页的开会日期年份都错了,三个人愣是没看出来)。但不晓得您在上学时有没有遇到过一些“粗心”的学生,无论是忙还是闲,作文里总有不少的错别字。我个人认为,这是打小形成的读写习惯,就有点像给电脑装载软件,有的人的读写软件就是有瑕疵的,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反复出现类似错误。

词语搭配也是类似的问题。小F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举出实际的例子,就说自己很不适应现在要写的东西的风格,过去从来没接触过,现在虽然看,但感觉没什么用。从描述来看,她并没有大量阅读文字材料的习惯,对图画和图形类更感兴趣。阅读大量材料是有助于提升输出的,但如果之前基础不扎实,这方面的自学能力也偏弱的话,预后不是太乐观(此处想到前老大的话,别人永远追不上你的,是你过去已经投入的时间)。

以上均属读写基础问题,并不是说改不了,但要把小时候学读写时的过程重走一遍,把错误纠正一遍。这不容易,要下点笨功夫,比如整个错题集之类的。聊天时我给过类似建议(把别人的批评记录下来,之后做事前翻一下相关批评,避免再次出现),和小Y求证时,他说他之前就建议她这么做了,甚至给过一本小本子,当问及使用情况如何时,小Y说,她记的不多,而且即便是记下的,也仍然在反复出现。

对此我的理解是,她知道她存在的问题,也知道改善这些问题要花大力气,可她在我给出建议时完全没提及小Y已经给过她错题集并指导使用,说明她不太愿意下这个功夫去改善那些“小”问题。她可能没有认识到,文字是对一个秘书最基础的要求,错别字、词语搭配这样的“小”问题,背后映射的是个人读写能力不满足当前岗位需求的大问题。

我将其归为客观问题,是因为这不是一个短期内可以明显改善的问题,且改善程度和个人在读写方面的学习能力强相关。

学习能力

您提到过,当初招录她是因为她在个人客户经理岗位上做得不错,因此觉得学习能力还是可以的,应该可以弥补当前能力差距。

但在谈话后,我觉得,或许需要重新审视一下学习能力。

在谈话中,她表现出对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整体判断,也没有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过深入的思考,更没有主动去破题的行动。在我给出针对性建议的时候,她也没有告知领导或同事其实已经给出了类似指导(这也是我聊的时候觉得很怪异的点,她那么无助,收到了很多批评,但却没有来自部门的指导和帮助,这不符合常理),有可能她没认识到那些是解题的方法,或者说,她认为那就是针对某一个很具体的问题的方法,当同样的问题稍微变换一下出现在另一件事情上,她就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简单来说,她缺乏必要的抽象归纳能力,也因此在举一反三上有所欠缺。

这个问题,我没有解决的办法(但我觉得您有)。因为我自己没有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属于顿悟型。受限于自身认知模式的不足,很难帮助别人完成这个过程。我可以就具体问题给具体建议,也可以就分类问题给通用建议,但如何从这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上,我不知道怎么教会别人。

而您提到的,她在客户经理岗位上的业绩不错,我想,或许是因为客户经理是一个资源型岗位吧,即便个人专业能力不够,如果有充沛的资源,也可以获得较好的业绩。何况,小F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不算差(某种程度上我甚至认为她很会运用这一能力)。分行本部的岗位对人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需要自身专业素质在一定水准之上。当然,如果特别特别会和人打交道,有办法让别人心甘情愿代工,那没专业能力或许也可以。这可能是她客户经理做得不错,但秘书岗不太理想的原因。

虽然不太恰当,但如果您认为张主任写稿不咋的算是客观原因的话,其实在小F身上也是类似的(指不定她干张主任那摊活也会不错)。当然小F更年轻,我们对年轻人的期望是不同的,年轻人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成长和完善。

一个一闪而过但引起了我注意的点

在聊天过程中,小F问起了我关于办公室后续工会岗的招聘,瞬间引起了我的注意,直接问是不是她对这个岗位有意愿。她否认了。

但我觉得,她是考虑过这个路径的。她应该知道分行个金的转岗先例。

而更巧合的是,在不久前和小Y的一次交流中,他表达过对小F的无能为力,我说实在不行,可以向领导提议转工会岗嘛,然后重新招秘书。

为了确定是不是小Y向她提起过,那天聊完后我去确认了,小Y说他只和您交流过,且他确定您没有和小F本人提及过。

如果以上属实,那么她应该是了解自己目前的工作处境的,或许因为不愿意下功夫,选择性忽视了先前所有人给过她的一些改进工作的建议,以“态度良好但能力有限进步有限”的形象出现,转而去寻找阻力更小的出路。假设真的如此,那么她确实是小Y直觉中的高级躺平。

谈话中的断点

转了这么一大圈,我还是无法确定小F到底是哪种情况。

在聊的过程中,有很多话都无法形成完整的链条。事后回想,似乎只要触及到“离开”的字眼,小F都会进入无应答状态(答非所问)。这可能是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从来没有考虑过“被退回”的选项,她也不愿意去设想那种可能,出于心理保护机制,她的大脑直接将这种可能从大脑中移除了,所以每每谈及,就是空白,成了谈话中的断点。这也符合我对她“很想留下来”的直觉认知,尽管不知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只是想躺平,不至于)。

但奇怪的是,尽管她那么强烈地渴望留下来,却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努力。虽然当前限制她工作表现的那些东西,确实不是短期内可以明显提高的,但如果只是为了想要留下来而呈现出一些表面的进步,并没有那么难。比如可以学一下拿相机的方式,比如每次发布网讯前再看一遍,比如在部门会议上大胆发言,这些取巧的方式并不需要花费多大的力气,却能大大增加通过考核的概率,没道理不做。

写在最后

或许是年纪大了的缘故,我的耐心不如以前好了(咦,是不是反过来了,应该是年纪越大越有耐心)。如果是我,怕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一个人完成这么大的一个系统重装工程(想了一下,这辈子能让我愿意花费这个时间精力的人,只有自己的崽了吧)。如何从工作中汲取经验成就个人成长,是每个人自身的课题,可以指点,但不能步步都要推着走,没有自己前进的能力。

按照理性的分析,我应该明快地给出“人岗匹配度不高,到岗适应不良,预后改善有限,不如考虑换个人”的建议,可因为自身的经历,我没有说放弃的立场。您知道的,当年的我比小F的表现更糟糕,面对那样的我,您都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一点一点,拽到了及格线上,又再推着继续往前。

如果您是我,又在您当前的位置上(是不是挺绕),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以及您是您自己,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如果可以,等尘埃落定时,很想听一听您的决策过程。

好啦,终于叨唠完了,睡觉去~



评论

热度(1)